返回首页

周三证券|复合集流体概念走强,关注产业链受益公司

来源:金融投资报

周三证券|复合集流体概念走强,关注产业链受益公司

本文共1677字

阅读完约3分钟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金融投资报记者 林珂

随着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,产业链上各环节从中受益。近期复合集流体概念股快速走强,从市场预期来看,未来数年复合集流体市场空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两倍。在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下,相关概念股获得资金追捧不难理解。

可以看到,复合集流体是一种“三明治”结构的电池材料,由内层的聚合物高分子层、中间的金属导电层和外层的陶瓷、塑料等耐腐蚀材料组成。华创证券分析师黄麟表示,复合集流体兼具安全、低成本、减重优势,发展趋势确定性高,但长期渗透率仍需看产业相关工艺问题的解决与降本进度,保守预计2025年复合铜箔、复合铝箔的渗透率有望分别达到12%、5%,对应复合集流体市场空间达152亿元,2022-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5%,对应相关设备市场空间达到109.1亿元,2022-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0%。

有市场观点认为,从工艺来看,一步法具备更高良率,一体机将成为下一代复合铜箔主流制备设备。预计头部厂商复合铜箔有望于三季度前后实现量产,加速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落地,看好下半年复合集流体持续放量。

复合集流体行业处于量产前夜,从细分领域来看,黄麟建议投资者关注目前更受益的设备环节,其中标的有 汇成真空、东威科技、骄成超声、道森股份;进展较快的复合箔材公司 宝明科技、双星新材、英联股份;传统主业受益的基辅材企业 双星新材、东材科技、阿石创、隆华科技、三孚新科;估值水平较低、积极布局复合铜箔的电解铜箔企业 中一科技、诺德股份、嘉元科技、铜冠铜箔等

潜力股精选

东北证券指出,复合集流体产业方兴未艾,公司作为确定性最高的设备环节有望充分受益。复合机集流体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,目前多家膜材料厂商的顺利送样及电池厂测试、采购进展使产业趋势愈发明确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年中正式达产的产能将达到150GW以上,且陆续有更多新的玩家进入,持续看好产业进展带动复合铜箔电镀设备放量。

华安证券指出,公司是国内少数能提供整线的设备商,可稳定提供极薄铜箔设备,在收卷、效率等性能指标上行业领先,市占率约30%。公司在手订单充足,2023年一季度合同负债约9.3亿元,随着公司出货节奏逐步加快,2023年业绩确定性仍强。

浙商证券指出,根据此前公告,公司拟2千万入股韩国光刻胶公司Chemax 9.09%股权,并与其成立合资公司重点开展高端光刻胶材料的合成与纯化业务。光刻胶作为芯片生产关键材料,进口替代空间大。同时,公司投资5千万元布局复合铜箔。相对传统铜箔,复合铜箔可以有效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,量产后预期成本低,应用前景广阔。作为国内功能膜及电子树脂细分领域龙头,公司产能快速增长,消费电子需求有望复苏。

中航证券指出,公司一季度研发投入约0.24亿元,同比增长88.48%,占营收的比重约为14.5%,主要投向超声波滚焊设备、IGBT焊接设备、线束端子机开发、大圆柱超声波应用工艺等,多个项目已处于中试或小批量产阶段。公司在超声波领域底层技术积淀深厚,具备横向拓展能力,随着公司新研发方向顺利应用,业绩有望逐渐增厚,成长天花板将进一步打开。

>>> 双星新材(002585)具一体化优势

民生证券指出,公司不断调整光学膜产品结构,高端复合COP/COPP膜片取得突破,已在一线品牌大客户实现量产,在市场规模与产品价格下滑的大环境下,实现市场份额逆势扩张,巩固了公司在光学膜产业链的龙头位置。MLCC基材进一步拓展日韩市场,依靠自身“基材+膜片”全产业链优势,深度发掘离型膜价值,所释放的产能远超同行业,实现了重点客户突破,成为MLCC离型膜的主流供应商。

西部证券指出,公司与全球最大动力储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深度合作,公司出货量有望随着下游大客户电芯销量提升同步高增。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,2022年研发投入1.09亿元,同比增长34.29%,公司积极研发高性能新品,布局高端复合铜箔,随着下游需求逐步企稳,公司业绩有望维持高增,看好公司长期发展。

编辑|陈雨禾 校检|袁钢 审核|廖小涛

本文为|金融投资报jrtzb028( 微信号 )

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,请联系金妹儿

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

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,违者必究

标签: